统计学习方法实现分类和类聚(一)
近期,在B站看到清华大学教授马教授录制的统计学习方法感觉获益良多。之前也看过李航老师的《统计学习方法》有点晦涩难懂,当然这并不是书本的问题,而是我作为本科生在知识深度的掌握上很欠缺引起的。
一、统计学习方法与人工智能
首先了解人工智能的三起三落:
1 | 第一次兴盛期:1958 年,美国心理学家 Frank Rosenblatt 提出了第一个可以自动学习权重的神经元模型,一般认为 1943 年~1969 年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次兴盛期。 |
统计学习方法引领人工智能走出低谷,让人工智能真正走向使用。
二、机器学习
司马贺先生定义机器学习:如果一个系统能够通过执行某个过程改进它的性能,这就是学习。
三、统计机器学习
- 通过运用
数据及统计方法
提高系统性能的机器学习 - 运用
统计方法
,从数据
出发提取数据的特征,抽象出问题的模型,发现数据中所隐含的知识,最终用得到的模型对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四、统计学习的方法
- 有监督/教师学习(分类,有标签,教师指导)
- 无监督/教师学习(聚类,无标签,系统经过分析将相似的图片自动划分为一个类别但系统仍不知道某一类的具体标签)
- 半监督学习(样本一部分有标签一部分无标签,和不完全监督相比标注样本还是有一定量)
- 弱监督学习(弱是指信息标注不强)(不完全监督:很少的标注样本;不确切监督:标注对象不明确,单个样本中除了包含标签目标还有干扰信息;强化学习:试错和收益延迟)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GanSer!
评论
匿名评论
✅ 你无需删除空行,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